海棠书屋 - 历史小说 - 刘备的日常在线阅读 - 1.41 云开见日

1.41 云开见日

    听公一席话,(袁)绍茅塞顿开。袁绍再拜:眼前一切,不过丰墙峭阯,系之苇苕(注1)。一言蔽之,并无根基,难以长久。

    然也。张俭轻轻颔首:今,虽任西园上军校尉,兼领北军中候。然北军五校中,又有几人唯命是从。数千兵卒,又有多少效之以死。二千江东健儿,随孙破虏讨伐黄巾,历经百战。同生共死。于是孙破虏振臂一呼,江东健儿皆临阵倒戈。西园卫,皆为孙破虏所用也。何太后命校尉统领西园,乃欲借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之显名,笼络江东子弟也。

    袁绍这便醒悟:原来如此。

    大将军兵败身死,虽受董重所害,然孙破虏居功至伟。何太后忌惮西园卫中二千江东子弟,故不敢加害。且孙破虏为人忠义,董骠骑又与其有知遇之恩。平日颇多善待。料想,孙破虏必不会轻易背主。园中江东子弟,皆以孙破虏马首是瞻。又如何能受校尉笼络。校尉空耗心机,却徒劳无功。久而久之,必消磨雄心壮志,心中抱负难成。上军校尉一职,诚如校尉所言,不过是‘系之苇苕’。‘风至苕折,卵破子死’。

    得张俭金玉良言,袁绍幡然醒悟。离席下拜:幸得张公指点,绍‘若开云见日,何喜如之’!

    张俭离席搀扶:老朽不忍见栋梁崩折,而试言之。如何能受此大礼。校尉速速请起。

    他日重回洛阳,再来拜见。袁绍这便告辞离去。

    目送袁绍出精舍,张俭久久不语。许久,忽听喃喃自言:若无纷乱,何来大治。袁绍曹操孙坚董卓袁术,还有宗室诸刘群雄并起,之势成矣。天下棋局,落子无悔。

    二崤城,官堡,蓟邸。

    自中堡瑶光殿被二宫太皇及少帝暂居。贾诩等人,便迁入国邸商讨国事。

    守邸丞乃蓟王族兄刘平,贾诩邀其列席,却被婉拒。言道,六百石官,如何能与二千石并坐。

    贾诩亦未勉强。

    我主传令,重筑孟津及增修小平津二港。八关都尉,权且留用。然守关兵卒,需去芜存菁。贾诩将蓟王敕令,传阅众人。

    闻袁绍自求外放河东,牧守一方。曹操袁术等,早已远避朝堂。眼看群雄并起,大势所趋。故主公欲守备洛阳。荀攸一语中的。

    袁绍必得高人指点。否则又怎舍帝都荣华。北军中候及上军校尉,皆手握实权。为各派争相拉拢。乃是‘雄职’,袁绍出身名门,正当如鱼得水。贾诩笑道。

    凡有先见之明者,皆远离帝都,取祸之地。远遁江海,据一地为雄。袁术先据南阳,袁绍再得河东。二地皆是今汉大郡。南阳有铁,河东出盐。袁氏兄弟二人,坐享盐铁之利。再东结曹操,西联孙坚。关东大地,当有一席之地。沮授皱眉道:闻为将孙破虏逐出洛阳,欲拜其为豫州牧。驻扎于鸿池内的飞云舰队,不日将一同远离帝都水域。

    河东袁绍并州董卓兖州曹操南阳袁术,再加豫州孙坚。田丰皱眉道:朝廷此策,与弃凉州之权宜之计,何其相像。

    将群雄皆驱离洛阳。如此,何董二戚,才好关起门来,坐地分赃。沮授冷笑:时至今日,仍想着权谋立国。社稷难以为继,既是天灾,又因人祸。

    若无我主供养。洛阳必饱受缺粮之困,早已家破人亡,无药可救。何来今日之盛。田丰一语中的:正因知晓我国富庶,我主仁义。洛阳朝堂,才有恃无恐。总以为,即便不可收拾,亦有我主重整河山。

    此,便是明主之困。荀攸已想过:天下人望所归。必不能令人失望。

    当如何破?沮授问道。言下之意,总不能一辈子背锅。

    孟子曰:‘理亦无所问,知己者阕砻。良驹识主,长兄若父’。杀兄之仇,不共戴天。以今时今日之大汉帝母,何太后必报此仇。杀尽董氏一门雪恨。董氏又岂能坐以待毙。必兴兵反制。大将军何进之后,何车骑并董骠骑,才情魄力,皆类同。难分胜负,或同归于尽亦未可知也。贾诩已料定一切:那时,洛阳十室九空,天家再无回天之力。太后或少帝,当下罪己诏,禅位于我主。

    见众人皆欣然点头。荀攸却笑:却不知文和之谋,我主取否?

    贾诩笑道: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。我主天降麒麟,为终结乱世。既为终结乱世而来,又岂能不上应天命,下顺民心。再续煌煌天汉,国祚绵延。

    文和言之有理。四大谋主心有戚戚。实则,谁也没底。我主少称麒麟,一路走来。四平八稳。从未有,急功近利之举。该其所有,不差分毫。不该所有,分毫不取。

    令天下英雄折服。

    年年腊赐,珍馐美馔,琳琅满目,何其多也。然从二千石高官,乃至斗食少吏。皆首选蓟王家米。虽有百亩美田,八石高产。仍不足分。乃至去年腊赐,人均只分得香囊大小的一袋蓟王家米。不舍蒸食,遂与佩玉并悬身前。时常取一粒咀嚼,回味尤甘。

    米不宜生食。尤其随身携带,沾染水汽,因而发黄,称黄变米。后世研究,黄变米,自带多种毒素,可引起肝脏病变,及肾脏神经损害,并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。

    得华大夫上书。蓟王随灵机一动,将蓟王家米,摇身一变,制成蓟王米花。乃后世爆米花是也。

    爆糯谷于釜中,名孛娄,亦曰米花。又曰:炒糯谷以卜,谷名孛娄,北人号糯米花。,此句出自南宋范成大。

    换言之,最迟南宋时,已有此物。且每人自爆,以卜一年之休咎。用爆米花来占卜新一年之吉凶。膨化食品的作用,足见一斑啊。

    米花一出,风靡国中。不仅解黄变之危,又除量少之困。一囊家米,可出一斛米花。软糯而质轻。便于随身携带。与吸水炭包并装入革囊,收紧后再外包锦囊,悬于身前。蓟国新式囊袋,既是香囊,又是食囊。

    引国中妇孺,争相仿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