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书屋 - 都市小说 - 纨绔太子妃是京城大佬在线阅读 - 第92章 当皇上,挺苦的

第92章 当皇上,挺苦的

    太子殿下看着侃侃而谈的云嘉玥,这叫草包?

    说这样话的人,真是丧良心。

    瞧瞧这比喻,比得多好,这模样真是让人痴迷。

    “殿下,你看着我做啥?是不是不明白我意思,我没读什么书,都是瞎捉摸。如果你觉得不合适,完全没有关系,不用顾忌咱们的关系。”云嘉玥被他看得有几分不自在。

    “你说得对!”太子殿下夸赞着她的想法。

    云嘉玥听成,你说得对,你就是瞎捉摸,有些失落,这是她第一次对别人表达出这些观念。

    不知道怎么,眼眶就有些热,她用手扇扇,然后挤出一个微笑。

    “你提出来的意见非常对。”太子殿下察觉到小姑娘的情绪,立刻换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你真觉得可行?我不懂朝堂,但是我懂一件事如果不做彻底,那就是无用。斩草不除根,春风吹又生。老百姓就没有安生日子过,当初你爹跟我爹为啥要反,就是因为过不下去……”云嘉玥的话还没有说完,嘴巴就被太子殿下给捂住了。

    太子殿下叹口气,“你是不是彪,这样的话能随便说吗?父皇就是再宠你我,也听不得这样的话。”

    “哪个开国皇帝都是造……好好好,我不说,不说。也就对着你,我才说,对其他人我才不说,我又不傻。其实老百姓根本不在乎到底谁当皇帝,他们只关心肚子饿了有饭吃,冷了有衣服穿。”云嘉玥叹口气,作为太子妃她都这么受限制。

    可见在民间,大家说话得多防备,这样真的好吗?

    “我赞成。”太子殿下赞成这样的话,“但是下次出来,能不能不要画得这么丑?”

    “哪里丑,你比我好看,再说要不是这样,你觉得我们能够玩得如此尽兴吗?就是你儿子没了,下次我们换个扎实点的儿子。”云嘉玥拿着枕头跟太子打闹起来。

    一个不小心,他们的“儿子”被扯烂了,棉絮到处飞。

    两个人的笑声都传出来,石剑他们这些跟随太子的人,最直观的感受,就是太子比以前笑的更多,身体更好,气势更强。

    太子妃真的很好,虽然不如那些大家闺秀一般,但是能让太子变好,就是他们认可的主子。

    云嘉玥回到太子府,洗一洗就休息,太子则是坐在书房开始写折子。

    这是他第一次上折子,当石剑送到皇上面前时,他还有些不敢相信。

    “太子的折子?”如果是太子的信件,他能理解,毕竟以前儿子住得远,他们父子之间经常通信。

    可是儿子上奏折,这真是头一次。

    “回皇上,是太子的奏折。”石剑大半夜地送到宫中。

    皇上都快到了休息的点,接到儿子的奏折,立刻就不困了,挥挥手让石剑退下。

    看完奏折,他恨不得立刻裱起来,让群臣都来瞧瞧,他的嫡长子多出息。

    发现问题,提出问题,解决问题,后续安抚都写得清清楚楚。

    这比那些一天到晚就知道抛问题给他这个皇帝的大臣们强太多了。

    每个人都在试探着他这个皇帝的底线,时不时地还搞出一些啼笑皆非的奏折。

    再看太子这封奏折,全篇没有一句废话,皇上摸着上面的字,就跟抚摸儿子的脸。

    油然而生的自豪,让他睡意全无,立刻召见太傅与丞相。

    宁太傅一把年纪正好将脚塞到暖床丫鬟的怀中时,被皇上紧急召见。

    梅丞相还未休息,而是听府中人汇报闹市区的事情,收到皇上召见,心中的猜测差不多就明确了。

    “你们看看这封奏折。”皇上直接将太子的奏折,给他们看。

    宁太傅拿着奏折,完全猜不出是何人所写。

    太子殿下流传在外的墨宝非常少,朝中几乎无人知晓。

    “皇上,此人奏折写得非常好,但过于理想化。此举要耗费大量人力,朝廷官员本就稀缺。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,实在不值得一提,只要让五城兵马司的人多巡逻,就可以解决。”宁太傅一直都是飘在上面的那一群自命不凡的人。

    在他们看来,老百姓这几十文的事情,实在是不用如此大费周折。

    但是梅丞相多聪明一人,闹市街发生的事情,再结合这奏折,那对男女很显然就是太子与太子妃呀。

    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,老臣与太傅大人的看法不一样。这封奏折也给臣等提了个醒,这往后汇报问题都该附上解决办法。不管正不正确,最少都证明官员们为朝廷为百姓们考虑了。对于奏折中的意见,老臣觉得是可取的。”

    皇上深深地看了一眼梅丞相,这老东西已经猜到了吧。

    “丞相大人此言差矣,若是每个官员都敢对朝廷大事指手画脚,岂不是有辱皇上?再说这封奏折简直就是胡说八道,就因为京城街道收保护费,所以全国各地都在收吗?现在国泰民安,这是皇上励精图治的成果,此人是污蔑。”宁太傅满脸都是皇帝最伟大。

    这等马屁精,在朝堂之上可以带动下气氛,但是单独召见他们,皇上可不是为了听这些。

    “宁太傅你先回去吧!”皇上也没说他对与不对,直接让他走,留下了梅丞相。

    这时,宁太傅才意识到,皇上是欣赏这封奏折,并不是要他来批判。

    晚上烛光下,再加上他老眼昏花,所以才没有看清楚皇上脸色,现在后悔都晚了。

    梅丞相则与皇上谈了半个时辰,敲定了大概事宜。

    这是皇上才问他,“梅爱卿是不是猜出来此奏折出自何人之手?”

    梅丞相笑着说,“臣不敢欺瞒,确实猜出来。但并不是因为殿下的身份,才夸赞奏折。而是发自内心欣赏看问题的角度,而且奏折这样简洁地阐述事情,比赞美皇上,更让皇上轻松一些。”

    “爱卿说得对,每天那么一大堆奏折,其中一半是废话与堆砌的辞藻。还有一半之乎者也一堆,就是说不到问题的重点。每日能有三五封奏折,能让朕轻松地看明白就不错了。”皇上诉苦着,都说当皇帝好,可真正当了皇帝才知道,这是黄牛干的活。

    睡得晚,起得早,夜里还得犁地播种。